私有域流量是一个相当虚幻的概念。
大家都知道它的大概意思,但是说到这件事,大多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下手。
其实,如果你想通了操作,那么私域操作的实用方法就清楚了。就是认准这两个方向,协调做,把握:
深入挖掘这两点。什么平台离用户最近?如何促进用户自发的强附着?结果很清楚:
平台:企业个人号,一对一触达用户方式:裂变,海报礼物鼓励用户自发传播。
接下来,我们来拆解一下。
1.贴近用户:企业的个人号。
腾讯官方推个人号已经很多年了,也有企业已经在用了。但很多企业还处于观望状态,觉得用员工个人号其实也一样,没必要多此一举。
其实因为企业资质的加持,官方在操作界面上给予了很大的扶持政策。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接口做很多营销活动,批量收集用户信息,可以大大提高运营效率。
尤其是员工离职后,可以一键转移用户,保证用户资源不会流失。这意义重大。以我7年的运营经验来看,任何企业,无论大小,都需要尽早布局,未来的客户资源必然会向企业聚集。
另外,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与用户沟通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并且有了更加统一鲜明的品牌形象,对于品牌知名度和形象塑造非常有用。回过头来看,对于用户来说,在日常的沟通和对接过程中,品牌的认知度会逐渐加强,品牌调性会逐渐“植入”到用户心中,为你后续的所有推广和变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用户自发的强粘附:裂变
我想快速传播你的个人号,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用户。我经营了7年,可以负责任的说,没有比裂变更好的办法了。
裂变的核心思想是准备一份礼物,设计一张海报,让粉丝自己生成海报,邀请好友,自动记录为下属。以此类推,好友数量达标,就可以获得礼物。
这种裂变形式通过一张海报进行传播,活动看起来会非常鲜明简洁,传播速度也会非常快。全程会有自动提示通知粉丝,过程流畅简洁。是市面上参与度最高的活动形式,效果比其他任何投票、砍价、拼图、赞集等都要好上千倍。
对于用户来说,核心目的是收礼;对于运营来说,核心目的是增粉。
这种形式精准的指向目的,过程中没有曲折,用户参与起来会很容易,品牌在活动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也会很低。整个过程只需要一两个操作,用户的信息就能得到及时的回复。其他的不需要太担心。
三、如何做业务私域流量?
基于以上两点,如何将企业个人号与裂变活动结合起来?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最近两年最常用的活动形式是一种动手的方法论。
因为企业本身没有裂变功能,所以需要第三方企业裂变工具的帮助。最好同时绑定微信官方账号和企业平台,牢牢锁定这两个平台,既能相互引导,又能让活动看起来更可信,增强前期刚上线时用户的信任感。运营伙伴可以去市场上找第三方软件工具提供商,大部分工具都差不多。接下来我用自己的企业任务宝来分析一下流程。
不难理解,常见的企业裂变过程有两种。
(1)企业微信官方账号双裂变,这是一类适合私域流量初期布局,没有用户基础的企业。这时候可以利用微信官方账号现有的粉丝,导入一波初期流量,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把第一批种子粉丝补齐。
②单个企业的个体数裂变,适合有一定用户数但用户活跃度低的企业。有时候单个企业裂变活动的简化版,一方面可以推广活动,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扩大用户数量。
从我开始自己的私域流量开始,涨粉和活动推广这两个时间段就一直穿插着。通过改变海报主题和礼物类型,不定期做一个活动,我基本可以完成每天的提粉和运营指标。
活动预算不足的时候,拿干货信息包当礼物,把活动门槛设低一点。比如邀请2个好友获得8G干货信息包。这种低门槛的裂变形式,粉丝参与度会高,礼物本身也没有成本,所以活动时间可以延长。长此以往,涨粉效果会稳定持续。
活动预算充足的时候,拿品牌物件,视频网站会员,JD.COM卡,红包等。作为礼物。这样的礼物对粉丝的吸引力会很大,相应的涨粉速度和效果也会很显著。
在电商平台大促前夕,拿商城优惠券、对话码当赠品,把门槛设低一点,尽量显得有诚意,也能间接提升商城销量。
……
相应地,在设计海报时要注意尽可能地抓住人们的眼球。把活动赠品放在海报上,营造一种大家都能得到的印象,穿插一些敦促用户尽快行动的文案口号,核心目的是提高用户参与度。
最后总结一下,做私域流量最好的方式就是企业裂变。具体操作方法是:
第一步:为企业准备裂变工具;第二步:根据企业的用户数量和用户活跃度,选择活动形式,是企业个人号微信官方账号双裂变还是企业个人号单裂变;第三步:根据预算,选择相应的活动礼品;第四步:设计大家都想参与的活动海报;第五步:上网。
关于私有域流量的布局,记住这些就够了。
人的成长和提升是不可阻挡的。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观察和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打磨好每一个活动中间的每一个细节,让活动的流程清晰,提高每一个节点的用户参与度。只有通过这种反馈,你计划的活动效果才能真正超出预期。
希望这一次,在私域流量方面,你不要只是观望,而是迈出第一步,多尝试几次。相信你会找到私域流量通关的密码。
题目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点击展开全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