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汽潘吉明: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保障产业供应安全

来源:网络 时间:2022-11-11 15:12 阅读量:6087   

2022年11月8日至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行。作为党的二十大后汽车行业的首次盛会,本届论坛以“凝心聚力,蓄势待发”为主题,设置了“一场闭门峰会+一场会议论坛+16场主题论坛”。以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与行业精英一起落实新精神,研判新形势,共商新举措。其中,企划部总经理潘在11月9日下午举行的“主题论坛三:汽车与芯片的融合与发展”上做了精彩演讲。

以下为现场演讲实录:

我是SAIC企划部的潘。在SAIC推进汽车芯片国产化的过程中,我所在的部门是集团层面的牵头部门。今天,我很高兴向大家介绍SAIC近年来在汽车芯片国产化方面的工作和思考。

SAIC汽车芯片国产化主要是为了保证产业链的供应安全,强化汽车产业的发展基础,增强地缘政治恶化的风险应对能力。

国内汽车芯片产业的发展,不仅涉及到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高度,也涉及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建设过程中的根本性问题。

一、SAIC汽车芯片国产化的推进与思考

首先,我们考察汽车芯片的应用。

通过SAIC RD研究所,我们调查了汽车芯片的应用。目前在用的芯片有11种,包括电源芯片、主芯片、驱动芯片、传感器芯片、通信芯片、存储芯片、信号链芯片、射频芯片、图像处理芯片、集成芯片和其他芯片。1600款左右,90%以上的需求需要通过进口获得。

汽车芯片的发展趋势。从应用领域看,新能源、智能驾驶、互联互通、信息娱乐是芯片技术发展较快的整车领域。从芯片特性来看,具有高计算能力、高性能、高集成度和现场特性的芯片发展迅速。

在国内推广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ASIL B级和1级以下的国产芯片成熟度较高,目前已经广泛使用。而ASIL D、Grade0等高规格芯片,电源芯片、定制或专用芯片、集成芯片、低价芯片等与主芯片强绑定的辅助芯片,由于技术或市场竞争等原因,推广起来非常困难。

基于我们的研究成果和SAIC的情况,我们制定了相对成熟的本地化推广策略。

一是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本地化推进机制。集团技术委员会全面负责,RD所电子电气部作为联络组负责汽车芯片所有国产化信息的收集,形成高计算能力的零束,RD所负责其他芯片的分工。

二是制定三大推进措施。本着生态共建的原则,按照“快速落地成熟芯片,实施重大项目攻关,完善产业生态体系”的策略,大力推进汽车芯片国产化。

在快速落地成熟芯片方面,通过组织供需对接会,进行快速加载应用开发,加快国产芯片的应用规模。坚持供应商体系的开放性,通过快速落地成熟的芯片项目,为芯片设计企业提供替代机会。通过检测认证,选择符合技术要求的推荐产品,不断扩大产品范围和市场规模。

一方面将推动整车企业发挥“链长”作用,联合上游零部件和芯片企业,分步实施合格成熟芯片的应用。另一方面,推动华宇、UMC、UMC等SAIC零部件企业积极做好替代芯片产品的RD和测试,配合整车厂商进行装车验证和量产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9月底,SAIC乘用车、SAIC大通、上汽通用五菱三家自主品牌整车企业,量产应用的国产芯片超过300款,基本涵盖控制、通信、计算、模拟/功率/驱动、电源、传感器、存储等各类芯片。

在重大项目推进上,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抓好高计算能力、高规格芯片、车规制造等重点领域,突破SAIC高端芯片研发和应用。针对国内的短板,联合国内优秀的芯片设计和晶圆制造企业,围绕电驱动系统、电源管理系统、智能座舱系统、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等关键部件,着力突破一批高端关键芯片产品,提升芯片产业能力。

瞄准高计算能力芯片,聚焦RD研究所和零束等。,带动联创、AI芯片企业实施替代研究;瞄准0级、ASIL D级高规格芯片,瞄准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增量领域,规划一批高规格芯片项目攻关名单,拉动国内控制器企业和芯片企业联合研发;针对国内设计、海外制造的芯片,积极推动设计制造企业联合攻关关键技术平台,提高汽车芯片国产化比例。

在构建产业生态圈方面,通过战略直投和资本投资参与了约30家芯片公司,涵盖通信、MCU、人工智能、功率半导体等多种产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形成双方更强的商业约束力和合作共赢。

但是我们在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从汽车工业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个问题:

第一,设计公司的选择。由于我国汽车芯片产业起步较晚,国内汽车芯片企业也是最近两年才将其产品引入整车法规体系。可以说大部分都是2020年才开始有产品,2021年才有小规模。同时,还有很多新的汽车芯片公司。然而,由于缺乏认证能力,像SAIC这样的汽车公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筛选合格的供应商。

第二,车辆监管标准的调整。目前,AEC-Q100标准主要用于汽车芯片。该标准是为传统燃油汽车量身定制的,但并不完全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应用场景和工况。整车厂需要精通汽车半导体的人才,帮助企业根据纯电动工况适当调整标准要求。

从汽车芯片企业的角度来看,有三个问题:

第一,检测认证的权威性。目前汽车芯片企业只要按照AEC标准完成实验并获得实验结果,就可以申报通过AEC认证。但最终客户会要求在指定的第三方机构对检测报告进行抽查或验证,每个客户可能会指定不同的检测机构,导致汽车芯片企业一旦进入一家公司,可能需要进行一次认证,不仅延长了认证周期,也增加了认证投入。

第二,电影流媒体成本高的问题。从设计之初,就必须考虑汽车的技术,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MPW、PP(试制)和MP(量产)。对于TSMC、SMIC、华虹等大型代工厂来说,前两个阶段成本较高,初创企业和全新产品会谨慎对待。

第三,工艺设计能力弱的问题。尤其是模拟芯片,设计与生产线息息相关,国际主流多采用IDM模式。而国内企业仍然以无晶圆厂为主,缺乏工艺设计能力,完全依靠企业自身的培育或新建。对于国内刚起步的企业来说,周期太长,成本太高。

这些问题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加快汽车与芯片产业的融合发展?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们认为整车和芯片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一种整合问题,不是一个行业可以单独解决的,需要用创新和整合的方式来解决。因此,我们结合集成电路和第三方汽车测试平台,启动了汽车芯片工程中心和第三方汽车芯片测试平台的建设。

成立汽车芯片工程中心的目的是加快汽车芯片的开发和产业化。在汽车行业,希望帮助解决汽车企业面临的设计公司选择、法规标准调整等问题,在集成电路行业,希望帮助芯片企业降低芯片成本,提升工艺设计能力。工程中心的定位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也就是说主要服务于PP阶段之前,成为与TSMC、SMIC、华虹等大型制造工厂的桥梁。

搭建第三方汽车芯片测试平台,加速汽车芯片的应用。在汽车行业,希望能帮助解决车辆法规标准调整的问题。在集成电路行业,希望成为权威的测试平台,帮助芯片企业减少认证周期和重复认证的投入。

未来,这两个平台将携手并进,通过合资、人员派遣等方式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形成覆盖RD、制造、封装测试等领域的测试能力。

目前,汽车芯片工程中心正在筹建中,规划建设内容如下:

一是设置三个功能。基于8英寸/12英寸工艺线,设置测试认证平台、设计服务平台、汽车芯片专利联盟三大功能模块。

二是制定三大流程。规划BCD、MEMS、CMOS三大工艺平台,从0.18um工艺开始,逐步突破大功率、BCD-on-SOI等未来工艺。

三是形成“三步走”的车规制造能力。第一步,建设月产能1000台单机的完整工艺线;第二步,增加新设备,形成两机工艺线,从而获得整车规级生产资质;第三步,形成小批量车规制造能力,月生产能力5000块。

在未来,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汽车和集成电路企业加入进来,建立一个设计和制造汽车级芯片的共同平台。

第三方汽车芯片测试平台也在建设中,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汽车芯片测试平台建设。

第一阶段:建设汽车行业急需的主流MCU和SoC芯片的测试能力(AEC-Q100);

第二阶段:构建中国全面、独特的汽车半导体元器件测试认证体系(AEC-Q101/102/103/104/200、AQG324,建立芯片测试标准体系);

第三阶段: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基础设计知识库、芯片测试用例工具库、芯片基础设计架构库、芯片设计/开发/测试工具库),支持整车级芯片的RD、测试和认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特别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车族时代联系。转发内容由原作者承担责任,与车族时代无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