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温州宏丰发布半年报后的首个交易日,公司盘面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全天换手率达14.3%,盘面高开后报收7.47元/股,涨幅2.05%。半年报显示,公司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31亿元,同比增长20.58%,环比增长23.01%;归母净利润1121.61万元,同比增长9.88%,环比增长174.63%。
温州宏丰是一家专注于新材料技术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致力于在新型合金功能复合材料领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的上市公司。上半年,公司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包括电接触材料、金属基功能复合材料、硬质合金材料、高性能极薄锂电铜箔及半导体蚀刻引线框架材料。
从应用场景来看,公司上述核心产品覆盖范围广泛,已深度融入工业控制、数据中心、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电网、智慧交通、储能、信息工程、医疗、机械加工、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布局。
半年报显示,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人才和市场优势,技术工艺在国内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部分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产品的国内主要销售对象为正泰电器、德力西电气、中熔电气、银轮股份等,国际销售对象为施耐德、森萨塔、西门子、ABB、伊顿电气等知名电器生产厂商。
具体到各业务板块的季度表现,半年报进一步细化了增长动能:2025年第二季度,温州宏丰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371.04万元,环比分别增长22.81%、355.37%;硬质合金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61.56万元,环比分别增长80.09%、129.87%;铜箔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45.45万元,环比增长21.85%。
业绩的持续增长,离不开公司提前布局的产能支撑。温州宏丰此前披露,2024年,公司已完成铜箔生产基地和海盐半导体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为产能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2025年,公司将重点推进两大基地的产能释放和规模扩张,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而技术创新的成果近期也有体现。2025年6月温州宏丰披露的两个公告,展示了公司发展铜箔生产业务的实力与决心。公告显示,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宏丰铜箔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2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名称分别为“一种用于电解铜箔的阳极槽屏蔽板”“一种生箔机边部抛光装置”,温州宏丰表示,专利的取得有利于发挥公司及子公司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形成持续创新机制,提升公司及子公司核心竞争力。
在公司重点布局的铜箔业务领域,行业机遇正持续凸显。据悉,锂电铜箔是生产锂电池电芯的重要材料,它是负极活性物质的载体,也是负极电子的收集与传导体,主要作用是将电池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以产生更大的输出电流,其与活性物质接触的越充分,内阻尽可能的小,则锂电池性能越好。
根据EVTank数据,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1214.6GWh,同比增长36.9%。根据EVTank预测,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899.3GWh和5127.3GWh。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加速渗透,以及以锂电池储能为核心要素的新型电力系统快速发展,加之AI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持续攀升,预计全球储能市场增速将保持高位运行。受益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系统、消费电子等终端应用领域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锂电铜箔市场需求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因此,温州宏丰的业务布局,恰好踩准行业发展节奏。温州宏丰介绍,公司生产的银铜复合材料批量用于新能源汽车电路保护系统,给国内龙头新能源汽车等企业服务;生产的锂电铜箔产品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生产的部分电接触材料用于数据中心等领域,给西门子、施耐德等客户服务。
“公司近两年布局的铜箔材料板块,新生产基地已经开始生产,产销均在逐步提升。”温州宏丰表示,随着公司铜箔项目的持续投入产能处于爬坡阶段,2024年度实现1.59亿元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119.17%,公司锂电铜箔业务规模呈持续增长、销售收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公司半导体项目设备安装调试完成,产品获得客户认证后,该项业务将会实现稳定增长;同时,半导体公司新增了精密传感器材料的深加工业务,并已实现产出,预计未来公司半导体项目收入规模呈现增长趋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